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导读

专家导读

以无为有,以少胜多——《巴士到站了》导读
发布日期:2017-03-10  字号设置:【
分享到:

    读五味太郎的《巴士到站了》,我注意到,那辆在每一页上都出现的巴士,画家没有画上一个乘客,甚至连司机都没有画,读者只能看到蓝色的窗户,可是出现在画面上的其他巴士里,画家却都画上了乘客(司机)。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
我想到了拓片的方法:“要想白,用墨抹。”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表述艺术的辩证法。而五味太郎创作《巴士到站了》,采用的正是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以单纯蕴含丰富这一艺术方法。
    特别是给年幼儿童的图画书,能在单纯的艺术表现中,蕴藏丰富的内涵的书才是上乘佳作。五味太郎的图画书《巴士到站了》就是这种作品的典范。

    可以说,在《巴士到站了》这本图画书中,五味太郎像锤炼金子一样,将“单纯性”发挥到了极致。

    语言是锤炼过的。作家在整本书中只使用了一个句式:“巴士到站了。……下车了。” 这一个句式的反复运用,赋予作品一种单纯、明快的节奏,一种匀称、舒畅的呼吸。这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句式,可以包罗万象。
    叙事是锤炼过的,单纯得几乎没有故事。但是,作家抓住了幼儿最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巴士,描写巴士到站后下车的乘客,这就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神,因为儿童对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兴趣,深层里蕴含着他们想到远方去的愿望。
    图画也是锤炼过的。五味太郎是一个喜欢单纯、明快事物的人,也是一个喜欢以单纯、明快的方式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的作家。他在《创作图画书》一书中说:“我不是以画出画来为最终目的的所谓的画家。我是想创作书,为了创作书才同时运用了绘画。……因为想顺应创作书的愿望而作画,所以我很在意绘画材料的选择。我必须拥有能够直接呈现我的意愿的绘画材料,它不会妨碍意愿的表达。”这是五味太郎选择绘画材料的标准,我认为也是他选择绘画方法的标准。
    《巴士到站了》的构图是单纯、简约的,画面中不出现“妨碍”作家要表达的“那一个”(每个画面只有一个)东西的多余资讯。画也是极其单纯、明晰的。所有人物、事物、景物都只有简洁的轮廓,绝不作细部勾勒,以至于就是由一个个色块来组成。不暧昧、不含混、不拐弯抹角、没有多余的东西,这正是《巴士到站了》的绘画风格。作家也正是以这样单纯的绘画,凸显他所要表达的“意愿”。
    单纯的《巴士到站了》又是丰富的。它亦实亦虚,以行走于各站点之间的巴士,象征了人生百态。这里有失败中的坚持和努力(“总是输球的球队下车了。他们说:‘今天一定要加油!’”);有为了生活的奔波(“急匆匆地跑下了车”);有荒废(“这里没有人要下车”),也有建设(“盖大楼的人精神抖擞地下车了”);有离去和归来(“从远方归来的人怀着思乡的心情下车了”);有人际关系(“别人给他买东西的人、买东西的人、不情愿地给别人买东西的人下车了”)。
    五味太郎为我们描绘的是一部浓缩人生百态的“巴士”,他不画任何一个具体的乘客,这样我们每个人就都成了这人生巴士里的乘客。
    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五味太郎的高明正在这里,《巴士到站了》的魅力正在这里。


朱自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