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三十余年信谊在台湾的幼教之路(一) [信谊从这里起步]
发布日期:2017-03-17  字号设置:【
分享到:

主讲人介绍


    张杏如,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台湾阅读协会创会理事长、理事、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1977年在信谊基金会之下成立幼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以“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为宗旨。从设立“学前教育资料馆”提供教养咨询、创办专门给0-6岁幼儿父母看的亲职杂志《学前教育》出发,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回应社会的需求,至今三十余年,逐步建构一个陪伴父母、老师教养幼儿的支持网络。人称“台湾幼教之母”。
    1978年在一个走进书店看不到图画书的年代,成立台湾第一家专业出版图画书的出版社。1988年创立“信谊幼儿文学奖”,鼓励原创作品,培养许多活跃于图画书界的中坚人才。迄今已举办二十多届,是台湾最具指标性的图画书奖。2008年获颁台湾出版界的最高荣誉金鼎奖“特别贡献奖”。2010年开始在大陆倡议成立“信谊图画书奖”,为本土创作者提供一个原创平台。由她企划出版的原创图画书《团圆》荣登《纽约时报》2011年“最佳儿童图画书”。


    信谊基金会是1971年成立的,到1977年我开始主持,才转而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当时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需求:幼儿教育和幼儿文学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足够的关注,所以作为一个民间团体,走向社会的需要,自动补位。我想这也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价值。
    我们当时给自己的第一个定位是学术与实务之间的桥梁,我们希望能够一方面跟研究者和专业理论对话,一方面能够把这些理解转化成为父母、老师在养育、教育孩子时可以实践的观念、态度和做法。
    第二个定位是,信谊基金会30余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围绕着幼儿,企图建构一个父母、老师的支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以0-8岁幼儿教育和服务来说,我们做儿童发展的研究。我们推广亲职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我们也做幼儿课程的开发和师资培训。幼儿早期阅读的推广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工作,我们做出版,出版图画书、教育玩具;还有给孩子看的和给家长看的杂志。我们关怀弱势族群。如果发生水灾,我们会组成项目去做帮助受灾孩子的工作。这几年,我们也整合了地方政府和地方图书馆的力量,推广婴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免费的阅读礼袋给6~18个月的孩子。 

 

    1978年,也就是在我开始转向关怀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之后的第二年,就成立了一个专业出版图画书的出版社。出版社成立的时候是一个走进书店找不到图画书的时代。那个时侯,家长总会问:没有几个字也能够叫书吗?幼儿又不识字,他需要看书吗,或者他能看书吗?我们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了这样一个出版社。
    那一年五月的母亲节,我们出版了第一本书,那本书是林良先生写的,由赵国宗老师配图——《妈妈》。
  
    当年推广的工作,可说非常艰辛。当时并没有专业的图画书作家,所有这些我们迄今为止还在出版的一系列的小书,它们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企画出来的。
    在我们出版社里,有很多是研究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的人,还有很多实际接触儿童的老师,以及一些原来做儿童图书编辑的人。大部分书都是需要大家先想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构想给作家,写出来以后再找人配图。 
    在那样的时代,我们只能慢慢地走。出版图画书这在当时看起来真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但是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开始起跑的时代,所以有很多人,为了孩子,也和我们一起投入了这个垦荒的工作,甚至很多海外的华侨,也把很多书寄给我,让我们有很多的学习。 
 

(这些世界精选的图画书也成为信谊第一批介绍到大陆的书籍)


    很快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富裕,给了图画书出版一个条件,我们也因此面临了在大量引进国外翻译图画书和坚持原创图画书之间做出选择。这中间其实并不冲突,但是出版国外引进图画书其实是个很大的诱惑,因为经济起来了,大家有能力购买了,购买版权,其实是一条很快的快捷方式,而出版原创图画书,相对于引进国外图画书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其实这跟大陆目前的情况是有些类似的,即使一个人有志于这个工作,他也没有可以请益的对象、没有可以切磋的平台,也没有可以出版的舞台。
而读者本来根本不认识图画书,更谈不上选择意识,忽焉来了大量的、从国外经过这么长时间发展而选出来的好书、经典书,固然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视野,对推动图画书的理解和阅读,功不可没。但反过来说,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也大大提高了读者的眼界。
    这不只使开发原创图画书在没有经验下困难重重,原创图画书一拿出来,也必然要在很多读者面前、专家面前和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一起被评比、被选择,而增加了非常大的出版风险。对于创作者来说,在仰望这些作品时,也难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是的,国外的经典图画书的确象是一座座等待我们去攀登的高峰。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创设文学奖,我们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有潜力的创作者能够有机会被看见、被发掘,也因此被培养、被鼓励,或者说被期许、被等待,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我们努力地付出。
 
(历届从台湾信谊幼儿文学奖中产生的原创作品,已被授权国外版权。)